保护地友好产品简介
来源: | 作者:PAF | 发布时间: 2021-03-30 | 9558 次浏览 | 分享到:
保护地友好致力于支持保护地及周边的友好生产,建立严格的产品品质控制体系,搭建销售平台,在实现保护目标的同时,为消费者生产值得信赖的、自然健康的农副产品,并为保护地提供可持续的保护资金。
“保护地友好”是指采取对自然保护地有利的发展方式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人类生态安全的底线,是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核心生态基础,自然保护地及周边发展应当采取与所在自然保护地保护目标相一致和协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国家应建立相应的规划、政策、认证、管理、资助等措施来推动、支持和鼓励当地的友好发展,从根本上提升自然保护地管理水平。

目前全球自然保护地陆域覆盖面积达到17%,海域16.8%;我国自然保护地1万余处,覆盖陆域18%,海域4.1%。但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地内盗猎、砍伐、人类干扰、商业开发等破坏活动时有发生,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困扰中国乃至众多国家生态保护的主要问题之一。多年来,全国很多保护地管理机构和民间保护组织与当地社区一起,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友好的各类产品,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为保护地友好发展做出了卓越的示范和引领。

2013年解焱博士提出了“保护地友好”计划,并
带领团队开展实践示范和理论研究,宣传其他机构和国家的相关实践。该计划坚持公益目的,采用商业性手法,努力将良好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融入到社会经济价值体系中,从根本上解决生物多样性不受社会关注、以破坏生物多样性为代价获取利益的发展方式。计划多年来致力于支持保护地及周边的友好生产,建立严格的产品品质控制体系,搭建销售平台,在实现保护目标的同时,为消费者生产值得信赖的、自然健康的农副产品。


“保护地友好产品”是在自然保护地及周边生产的,有利于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目标实现的产品,包括农副产品、手工艺产品以及旅游文化产品等。

保护地友好产品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 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支持所在地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工作开展
  • 有利于推动当地社区参与和支持保护管理
  • 有利于推动全社会重视并参与生态保护